全国政协委员、创会会长李贤义,全国政协委员、会长许明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畅谈社会发展建设。
创会会长李贤义(右)和会长许明金(左)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现场合影
创会会长李贤义:加强管理各类保障性住房
【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信义集团董事局主席李贤义处获悉,今年他已提交11份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加强管理各类保障性住房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创会会长李贤义
我国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达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当前,全国各地保障类住房包括很多城市推出的人才安居住房建设和筹集力度还在不断加大,保障人群也越来越广,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在李贤义看来,这类住房的高效管理和科学分配不仅体现政府对资产的管理水平,还必须充分体现这一保障性政策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切实把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好事办好。
李贤义提出,保障类住房无论是租赁、销售,从社会公正性角度看,要长期实施封闭流通,不能变相流入市场变成小部分人牟利的工具。他对此解释,国家要对各地建设、筹集的各类保障住房实施全方位监控,坚决打击骗租骗购现象。确保保障性住房只保障确实有需要的人群,形成商品房体系与保障房体系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让“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结构更加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李贤义还建议,国家对保障性住房要构筑完整、统一的建设、管理、运营体系;要充分利用并加快完善征信体系,既要让保障人群的资格审查全面引入落实征信信息,也要让保障房使用人使用保障房的信息纳入征信信息采集范围,形成双向信息流实施长期动态管控;要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政策,构建严格、公正、透明的监管机制;积极依靠技术手段,构筑符合保障房特点的管理平台;要积极指导各地组建专门、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明确管理思路,制定基本统一的管理模式。
最后,李贤义表示,保障房的获取不仅要重视审批,更要注重管理运营。审批只是保障服务的开始,要通过持续高效的运营管理确保国家资产运作高效,确保保障政策持之以恒。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但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还是确保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通过体系建设,确保保障房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让人民满意。”李贤义说道。
会长许明金畅谈广深交通互联
【深圳特区报】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香缤集团董事局主席许明金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畅谈广深交通互联。
全国政协委员、会长许明金
2020年05月25日深圳特区报a06版
谈交通互联
广深建设磁悬浮,15分钟可通达
主持人:粤港澳大湾区各领域专项规划有望于今年陆续出台,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湾区城际铁路两个专项。早在去年全国两会,您便就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互联互通建言献策。您如何看待广州、深圳两座城市间的交通互联现状?对双方合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有什么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香缤集团主席许明金:大湾区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家底不同,城市发展情况不同,必须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湾区时代,广深双城联动离不开两座城市的高效互通带来的要素高效互通。
但很长时间以来,广深两地间的交通互联比较局限——要么通过高速公路,有广深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要么通过铁路,有广深铁路和广深港高铁。但近年来,高速公路节假日拥堵问题严重,铁路方面则有高速不到市区、到市区不高速以及通行能力接近饱和的问题。
去年,穗莞深城际终于开通,这让广深的交通互联上多了一条通道,但时速140公里、停站15个的这条城际线,更多的是满足城际日常出行的需求,还是不能满足两市快速联通的要求。
最近几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加快广深两地的交通高速互联。目前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已经进入广深两地规划中的广深第二高铁的加快建设。
去年,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一则招标公告——《广深高速磁悬浮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提出速度达600km/h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或将应用到广深第二高铁。如果这一设想实现,那么今后从广州白云机场到深圳宝安机场只要20多分钟即能到达,而广深两市中心城区或可实现15分钟内通达!我非常期待这样的场景可以尽快实现,为两市要素高效流动带来更多的帮助。
另一方面,除了广深两地的高速互通,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相关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将积极推进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运中心,完善铁路公路运输通道布局,推进三地跨界交通运输全方位衔接以及构筑快速交通网络。而这些工程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必然会出现各城市建设的不平衡,很难形成统一的合力。
因此,在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应鼓励民间资本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可以促进更多要素流通的交通设施建设中去。
此外,由于跨市交通建设需要协调的事项多、面临的问题复杂。因此,我建议研究制定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审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现在的申报、审批进一步松绑,更好地促进湾区内城市交通衔接一体化,为广深也为大湾区内的城市要素流动提供更好的基础。